最近餐饮圈的一个大新闻,就是罗永浩在微博上怒喷西贝,说自己吃到的全是预制菜,又贵又不透明,并建议立法强制餐馆注明是否使用预制菜。此言一出,舆论炸了锅。消费者的核心诉求其实很简单:我有知情权,我花钱吃饭,想知道自己到底吃的是什么。
西贝当然不服,创始人贾国龙立刻回应,坚称西贝没有使用“预制菜”,还放话要起诉罗永浩。为了挽回口碑,他们甚至搞了个“罗永浩菜单”,邀请顾客来点同款菜,并承诺不满意可以退单。
就在这场讨论剑拔弩张的时候,本该保持中立甚至强调“食品安全、透明消费”的胖东来,却突然跳出来为西贝背书。
事件前因后果
罗永浩:批评西贝大量使用预制菜,呼吁立法保障消费者知情权。
西贝:反击,坚称没有用预制菜,准备打官司,还搞营销自证清白。
公众:分裂。一部分支持老罗,认为消费透明才是正道;另一部分替西贝说话,觉得罗永浩太苛刻。
于东来(胖东来):发文“感谢西贝、海底捞等品牌企业让我能放心可口地吃饭”,并强调“不要让企业家灰心”。
一句话总结:别人都在争论“预制菜到底该不该标注”,胖东来却在忙着安慰企业家。
打脸的矛盾
别忘了,胖东来一直是靠“良心企业”“食品安全”立身的。超市里各种标语、各种宣传,都强调天然、健康、透明,消费者才会把他奉为“灯塔”。
但这一次,他的表现是什么?
面对消费者最关心的 “知情权” 问题,他没有半句回应。
面对餐饮行业的 “预制菜乱象”,他没有提出任何建设性意见。
他做的事情只有一个:替西贝说话,劝大家不要批评得太狠。
这就是所谓的“良心企业家”?表面上打着食品安全的大旗,关键时刻却选择和争议方站在一起。
打着幌子的双标
于东来的逻辑,说白了就是:
批评可以,但别让企业家灰心。
食品安全很重要,但我信任西贝这种大企业。
听起来冠冕堂皇,实则就是双标。
消费者要的不是“企业家心情好不好”,而是 餐桌上到底有没有预制菜。
企业做得对,就应该经得起监督;做得错,就要承担批评。你于东来一边喊着“透明”“良心”,一边又替餐饮巨头洗白,这不就是赤裸裸的“打着食品安全的幌子,给预制菜撑腰”吗?
粉丝式护驾的荒诞
更荒唐的是,那些支持于东来的人,还把他这番“站队”当成智慧。有人说:“东来哥是劝大家冷静,别让企业家心寒。”
冷静?消费者要求的明明是标注清晰、公开透明,这有什么过分?企业家一旦被批评,就要“心寒”,那是不是以后消费者都闭嘴算了?
这逻辑已经彻底本末倒置。企业不是慈善家,接受监督是天经地义。把“企业家玻璃心”抬到比食品安全还高的位置,只能说明,于东来和他的拥趸们,早就忘了谁才是企业存在的根基。
结语:别再演“退网剧”了
于东来最爱干的一件事,就是遇到风波就喊“我不干了”、“我要退网”。这一次,他又在玩同样的套路:拿“企业家心寒”当挡箭牌,想把消费者的合理质疑变成“无理取闹”。
但是,真相很简单:
消费者要的只是透明。
企业该做的只是坦诚。
良心企业的标准,不是“喊几句口号”,而是关键时刻站在消费者一边。
所以,那些还在替于东来喝彩的人,不妨清醒一下。一个动不动就要退网、动不动就要关店的企业家,如果连“预制菜”这种公众议题都站错队,他口中的“良心”到底还能值几个钱?
目前于东来的抖音号又私密了 应该是被骂的.
赞(4)